8月19日-8月21日,由国家文物局主办的”2024·石窟寺保护国际论坛“在甘肃敦煌举行。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出席开幕式并讲话,甘肃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赵金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地区办事处主任夏泽翰分别致辞。
图 1 “2024·石窟寺保护国际论坛”开幕式
论坛期间,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理事长宋新潮,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教授刘汉龙,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凌明,敦煌研究院院长苏伯民作主旨报告。来自16个国家的石窟寺保护研究专家聚焦“助推‘丝路文化’交流,筑梦‘一带一路’建设”主题,分别在石窟寺保护理念与技术、考古与价值阐释、管理与能力建设3个分论坛上进行研讨交流,进一步凝聚各方共识、汇聚多方智慧,助推“丝路文化”交流走深走实。
图 2”石窟寺考古与价值阐释“分会场
我院石窟寺石刻保护中心副主任李丹丹同志代表我院在”石窟寺考古与价值阐释“分会场做报告,报告内容为”安阳灵泉寺石窟考古与调查“,分别从灵泉寺石窟概述、历次考古调查与成果、研究价值与意义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充分展示了我院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陆续在安阳灵泉寺石窟所做的工作成果,得到了与会专家的肯定。
安阳灵泉寺石窟,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南30公里的宝山东南麓峡谷中,自东魏武定四年(546年)起至北宋,历时548年,现存龛窟230余座,分布在宝山、岚峰山、马鞍山三山的崖壁上,该寺在隋、唐时期佛教活动兴盛,高僧云集,素有“河朔第一古刹”之称。是研究我国古代佛教艺术、雕刻技艺及历史文化的珍贵实物资料。石窟群内,大住圣窟、大留圣窟等为代表性石窟,不仅雕刻精美,还保存有丰富的佛教经典和题记,是研究佛教史、雕刻艺术史及书法艺术的宝库。
1983年8月⾄1984年2月,我院对灵泉寺的寺院遗址与附近的⽯窟、摩崖⽯刻等进⾏了考古调查与发掘清理,所获资料整理出版了《宝⼭灵泉寺》(1991)一书。2020年全国石窟寺专项调查期间,我院采用高浮雕拓印、三维扫描数字测绘技术等对灵泉寺⽯窟再次进行了全面调查、记录和数字测绘,成果发表在《河南中小型⽯窟·第⼀卷》(2021)。去年开始我院对安阳灵泉寺石窟前期历次调查所获资料进行系统整理和现场核对,着手在《宝⼭灵泉寺》(1991)的基础上重新编制《安阳灵泉寺石窟考古调查报告》,希望能进一步推动灵泉寺石窟的保护和研究,不仅深化对灵泉寺石窟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历史地位文化艺术价值的认识,也为下一步我省的中小型石窟保护提供了重要的学术参考。
上一篇: 我院组织院内学术交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