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文物建筑生物病害防治研究基地主任张高岭作了题为《文物建筑破坏源之有害生物》的报告。报告结合新时代文物建筑预防性保护、加强跨学科研究等要求,以引起对文物建筑有害生物危害的重视、提高对其认知和防治水平为目的,从文物建筑的破坏因素、有害植物、有害微生物、有害动物及有害昆虫调查等五个方面进行汇报。认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物流发达,文物建筑外保护层年久破损和周围绿化增多等影响,时下文物建筑有害生物破坏成为主要病害,占破坏源的60%以上,重新认知这些有害生物及危害对加强文物建筑预防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文物建筑有害生物指对文物建筑造成危害的生物,包括有害植物、有害微生物、有害动物三类。它们的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生活习性、危害优势种等不同,对文物建筑造成破坏的特点、状态、程度等有较大差异,但都会造成严重危害。如有害植物的乔木、灌木、花草、苔藓等,对文物建筑地基、墙体、屋面等造成破坏;有害微生物细菌、霉菌、真菌等危害优势种,破坏木材细胞壁,分解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从而严重影响木材的物理力学性能;有害动物的白蚁、蠹虫、天牛、木蜂等危害优势种,对木构件造成具有不可逆、毁灭性的破坏;最后重点介绍了有害昆虫的调查季节、勘查重点、查找外露迹象等。
点评专家:认为对文物建筑有害生物研究的方向正确,改变了以往修缮坏哪修哪、对破坏源和破坏状态认知不清、解决不了破坏根本问题的弊端,建议将其成果及时应用到防治项目。
上一篇: 我院举办《河南古代建筑史》编写工作专题报告会...
下一篇: 没有了